【遊於藝】戲曲之於我
《牡丹亭.寫真》張繼青飾杜麗娘。這張劇照收錄在吳新雷主編《中國崑劇大辭典》(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2002) 戲曲,可謂是為我少年時代抹上一筆濃重的色彩。兒時半夜看到歡樂滿東華的粵劇籌款演出,在「公仔箱」裏看着生旦二人的眼波流轉,一舉手一抬足,當中的節奏張馳有度,令人神往。大學時代,選修戲曲相關的課,在恩師華瑋老師帶領下細閱文本,又開始接觸如詩如畫的崑曲。至今,雖然少了看戲,但當鑼鼓響起,就會抖擻精神。 獨一無二的舞台 回憶第一次在劇場裏看粵劇,坐在遠遠的位置上,雖然未能清晰看到演員的神情,但是那種形體動作的姿態,小曲婉轉的唱詞,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想像,一齣戲圓滿了。 看戲,看的除了是故事以外,更重要的是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,不然只要看戲文、聽唱片錄音不就好了嗎?(好的戲文、好的錄音也是絕對令人感動的。) 現場演出的魅力在於演員與演員之間的互動、演員與現場觀眾的聯繫。同一齣戲,演員換角了,樂隊不同了,會是另一種感覺;看戲的人不一樣了,在劇場形成的氛圍也不太一樣(有沒有惱人的觀眾在旁邊伴唱,也很影響觀感);看戲的心情不一樣時,也會影響到觀劇的投入程度。 老生常談的一句:現場演出每一次也是獨一無二的。一如話劇、音樂會、芭蕾舞演出,經典的節目不斷重演,觀眾照樣捧場。戲曲舞台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