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2月, 2023 起發佈的文章

【婆仔數慳家系列】有償問卷善用零碎時間 2個月實測Valued Opinions成果

圖片
等車、等人、等收工的時候可以做什麼?除了看書增值自己,還可以填寫有償問券,善用碎片化的時間。在這個數據為王的時代,企業願意花錢來收集消費者的喜好、傾向,所以衍生了這些有償問卷的出現。 🚨第一點要提醒:零碎時間只能賺點零錢 有償問卷調查絕對不能夠輕鬆賺錢,輕鬆賺大錢的很可能是詐騙。 這次為大家介紹Valued Opinions點眾,從完成問卷可得的報酬中就直接告訴大家,有償問卷真的不能購大錢。 Valued Opinions點眾直接以金額而非點數來標示報酬,每一份問卷大約3到25元不等,我用了個來月,最高報酬的那份問卷是$15。每個機構設計問卷都有目標觀眾,如果收集樣本初步篩選時不符合要求,大多不會發放報酬(部分會有象徵式參與分)。 Valued Opinions點眾比較特別的是,系統鼓勵你在平台上填寫詳細的資訊(包括工作、家庭、愛好、習慣等),令系統能按照資料篩走了你不合資格的問卷,派送合資格的問卷。按我自己的經驗,在剛收到電郵通知後點擊問卷連結,大多數也能得到報酬,變相可以減少填寫了問卷,但只得參與分的情況。  積分VS金額 採用積分的平台(例如樂天)設有參與分,但要累積到較高的積分(如500分)才能提取報酬,如果大部分問卷只得參與分,目標感覺較遙遠。 Valued Opinions點眾以金額作為報酬單位,在完成問卷後更清楚知道自己所得,滿$50就可以經禮券或PayPal提取報酬,目標感覺容易達成。 這個全看大家喜歡看具體數字,還是要自己算積分還差多少才能換禮券了。 🚨第二點要提醒:自己個人資料自己決定是否透露 過程中會詢問年齡、居住地區、性別、個人及家庭收入組別、職業(有些會問得很具體,有些只是全職、兼職等)等基本個人資料。 一般有償問卷也是以不記名的方式填寫,我亦有遇過可能需要後續電話訪談,或提供地址郵寄設備以收集部分數據,最後我是選擇不提供相關資訊。大家要記得,面對你認為有機會曝光過多個人資訊、私隱時,絕對可以選擇中止問卷。  透露太多個人資訊,萬一負責收集數據的機構被黑客入侵,數據外洩,就會帶來風險,所以不論是有償問卷,甚至日常生活中需要提供身份證、銀行賬戶、密碼、電話、地址、電郵等,有機會與個人直接關聯的資訊時,也要格外留神。(當然,有償問卷大多的原則是匿名作答,因為涉及個人私隱時,規管更多。)  Valued Opinions問卷調查的回報是否可觀

【習慣養成】如何輕鬆每天喝到八杯水?

圖片
小時候,學校、學生保健中心都會有教每天要喝八杯水。但是一天喝到八杯水對你來說容易嗎?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是不渴就不喝水,或者會喝其他飲料、湯水來代替水。不愛喝水的原因,有很多,例如白開水沒有味道、不太吸引,帶水樽出門很麻煩,林林總總的借口,就讓我在便利店、自動販賣機買了不少紙包飲品。後來街上很常見的台式飲品店,偶爾也會點一杯,邊走邊喝。  開始多喝水的契機  不愛喝水、經常喝含糖飲料,對身體不好,因為水是一個身體很重要的成份,對代謝很重要。而且過多的糖份會讓人對糖有種依賴,難以逃脫含糖飲料的魔掌,更直觀的反映在慢慢緊起來的腰圍和上升的體重。看着體重計上的數字,我就開始戒含糖飲料,到後來也將每天增加喝水量放到日程。  那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?有的說法是一天八杯水,每杯大約250ml ;也有的說法是體重*30ml或40ml。但重點都是平均分布在一天的不同時間,不要一下子喝很大量的水。  但是一天喝2000ml水,或是八杯水的過程也不容易,這個習慣很常中斷。我以前試過不同的喝水軟件、習慣追蹤軟件,失敗的原因包括:要頻繁打開手機做記錄、喝水軟件的通知被海量的通知掩蓋、看到通知時沒有水在身,轉頭就忘了、打卡記錄中斷。看完《原子習慣》之後,我就開始找到方法擊退這些痛點,順利養成喝水的習慣了!  一、在規律的環境中建立這個習慣  開始建立習慣時,我是選在辦公室開始,因為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,能夠讓我的習慣開始重覆,慢慢變成一種反射性動作,自動自覺地在辦公室喝到七至八杯水。除了辦公室,學校也是很容易養成習慣的地方,例如在每個課間響鈴的時候就喝水。  二、利用工具讓行動具體  喝水可能會選一隻水杯來讓自己享受喝水的感覺,但是沒有記下喝了多少杯水或喝了多少水,其實很難具體知道自己離目標多遠。所以我們可以加點工具,讓行動具體:  一個2000ml的水壺  給自己買一個2000ml的水壺,每天上午把水壺添滿了,就是一個很具體、很清晰的目標,中午和傍晚就會看到水壺還剩多少水,想着不要浪費水資源,就會督促自己有空就喝水。  有的水壺還附有吸管,連倒水的動作也省了,再忙碌也能輕鬆喝水。  迴紋針策略:在水杯身上貼便利貼  這個策略在《原子習慣》中有提及,書中寫的例子是業務員每打一個電話就把迴紋針轉移到另一個盒子,把所有迴紋針都轉移了,就完成當天的銷售準備工作。日積月累,這個業務員就有很好的業績。  我們

【生活二三事】挑戰不消費的一年

圖片
最初知道凱特(Cait Flanders)的《不消費的一年》,其實是在Kasin的 Instagram帖文 ,Kasin在介紹這本書之前,也有進行 90天不消費挑戰 。看完她細膩的分享之後,我就在HyRead找了這本書來看。 看畢這本書, 了解到凱特是在斷捨離、清點所有物、消費限制這幾方面慢慢完善自己的「不消費的一年」。在2022年,我其實也有斷斷續續地進行過斷捨離和不消費日,所以2023年將兩者結合,希望更有系統地進行「不消費的一年」。也是會是一個有趣、有啟發性的嘗試。 初衷:省錢之外,還有其他想法驅動我嗎? 最重要的是省錢,但單純的省錢,可能會迎來反彈。按以往的記帳,我有看到自己花在外出飲食是比較多。購物則是因為家中的空間已經飽和,所以沒有特別買很多東西。 所以透過這個「不消費的一年」,首要的還是讓家中的物品量減少,東西能夠重見天日,有充份運用的一天。如果可以,換一個更喜歡的書櫃/櫃子就更好。所以這次我將更換書櫃作為自己的另一大初衷,希望可以堅持下去。 我想利用不消費計劃省下來的錢購買這款心儀的櫃子。如果存的錢不夠,就再延長不消費計劃的實行時間。(其實我的存款隨時都可以換一個新書櫃,但是東西都放滿了就懶得再挪動,所以一直都沒有更換。) 第一步:記錄物品的數量。 在3月底,家中會更換網絡供應商,需要搬開櫃子安裝光纖,正好借此機會在2至3月盡量盤點及清理掉我多餘的物件。知道自己擁有多少,才能讓自己更好地意識到不需要那麼多東西。 第二步:設定消費限制。 其實凱特的「不消費的一年」並非完全不購買任何東西,而是進行消費限制,列出不能購買的,以及可以購買(或有特定要求)。我初步列了一些可以消費的項目和限制購買的項目。 對於限制購買的項目,我其實不太擔心,因為去年也只是買了2、3項。 相反可以購買的項目中,如何讓外出用膳或生活雜貨不超支,如何不突然有聚會,真的有點困難。(可以購買的項目預算包含在日常開支$3000內,偶然加上已知聚會的預算。) 在執行上,我應該會繼續不消費日的追蹤,看看自己隔多少天又會有外食的衝動。不消費日的規則是: 車費 $50元以下的新鮮食品或冷凍食品或家庭雜貨(零食除外) 計劃開展日期:2023 Feb ~ 2024 Jan 大家如果想嘗試不消費日,甚至是挑戰「不消費的一年」不妨一起分享心得~我會用 Instagram  利用  #淺語

【婆仔數慳家系列】我怎麼看保險:危疾、醫療、意外(中)

圖片
寫在最前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個由鄭裕玲(嘟姐)主演的保險廣告,她一邊走然後一邊提醒避開不同的意外。但意外就是意料之外,保險就是我們在面對無法預計的風險時,提供一個支撐。相信不少保險經紀也是用這一套說辭,意外不一定時常發生,但發生時如果能夠有一個安全網,自己也能夠安心一點。 前不久看過《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》一書,有提到「保險的預期報酬通常為負」,正是因為大家不希望這些出現壞風險,以保險買個安心。他舉了一個例,大意是一對夫妻買了車,也有買汽車保險,但是一直很平安,沒有發生過任何意外,由於沒有理賠過,便覺得浪費金錢,在下一年度丈夫便沒有續保,結果妻子駕車時,經常提心吊膽,更不慎發生意外,人需要住院搶救,也需要賠款。這個情況正正說明了保險其中一個作用是買個安心,讓你知道意外發生時保險可以提供支援。 為了讓這個安心能夠發揮作用,作為消費者,我們自己有責任了解自己買的保險提供哪些保障,以及有哪些不保事項。遇到問題和狀況時,要找保險經紀查詢,保障自己。而在我看來,算是買個安心的保險包括醫療保險、危疾保險和意外保險。 危疾保險 危疾保險是當你確診了保單條款所列的疾病,就會有對應的一筆現金扶危款,可以用作治療費或給家人的生活費,用途不限。另外也會有很多附加保障,例如癌症附加保障、人壽額度。到底你覺得哪些是有比較高風險的,就可以看情況去買。我是有一段時間有買癌症附加保障和額外的人壽額度。(上次有提到我本來已經有一份人壽單,但原來我想要的保額,是分散在幾張保單的人壽額度加起來。我覺得原因可能是:我的人壽保單要到我指定的保額,保費太貴,所以拆開來增加保障/他說了,我忘了/拆開來銷售對經紀來說佣金比較可觀。) 但關於危疾,有一項要提醒,我們以為是天大疾病的癌症,因為種類太多了,其實並不是每一款都可以保。以我的保單為例,名義金額(保額)其實只有22萬元,原位癌(如乳癌)並非嚴重危疾,理賠上是名義金額的20%或上限30萬元(我的保額只能理賠6萬6千元),在 香港乳癌及乳病治療中心的網站 抓一個收費,自費的標靶藥Pertuzumab一針2萬7千元,只夠2針多一點的費用。網站也有人留言說要申請藥物資助時,需要先自付30-40萬的港元才可以申請,可見其實一個治療下來,真的需要不少錢,還沒算上康復的營養品。不過由於癌症太常見了,保險經紀也會建議加大針對癌症的保險,例如我另外加購了每年大約285元的

【婆仔數慳家系列】我怎麼看保險:壽險、投連險、儲蓄保(上)

圖片
寫在最前 在我媽媽的眼裏,買保險某程度上是浪費錢,買人壽,死掉之後家人才拿到錢;買醫療,往往到退保的時候也沒有理賠過;買儲蓄保,在你用錢的年紀錢都被套在裹邊。所以我媽媽覺得比起買保險產品,不如加入當公務員,醫療保障、福利都好,工資也每年穩定地比通脹加得多。 先不討論公務員的待遇問題,單純來看看保險產品。我是在大學後期開始買保險產品,當時是因為一位莊員(大學時代的社團成員)成為了保險銷售,在他的建議下,當時買了供款25年的人壽保險、供款25年的基金(投資相連險)、醫療保險加上不少附加保障、危疾保險,還有1份供款5年的儲蓄保險。 後來這位莊員不再做保險銷售了,我就換了另一位經紀,在自願醫保計劃推出的時候,我就將醫療保險改成自願醫保。同時有另一位朋友開始做保險銷售,他跟我梳理了一下我所有保險的保障範圍,也分析了一些可能因為產品年代久遠/代理年資問題,放到現在未必是最適合的產品。我又跟這位朋友買了1份意外保險和先後買了2份儲蓄保險。這就是我目前仍然生效的保單。 有些簡單將收入按比例分配的文章會說,保險佔收入的10%,但我買的保險比較多,也有儲蓄保險的供款,所以每年投入在保險的供款(人壽、基金、危疾、意外、醫保、儲蓄)額佔了工資大部份(之前是1/3,後來是接近1/5)。如果時間能夠重新回到過去,我應該會對保險的保障範圍有另外的選擇。 人壽保險 對於大學剛畢業的人來說,家庭支柱或重擔一般不是很重,所以職場新鮮人是不需要買人壽保險的。因為以剛投身社會的工資,負擔不起很高的保費,保障額度其實不高,對於家庭生計來說影響不大。而在買人壽保險的時候,市場上有3種人壽保險產品,定期、終身、及儲蓄三種(儲蓄保險是有小量人壽保障,我印象中可能賠105%供款額),它們的性質也會影響到最終的保障。 所以近年在虛擬保險發牌後,市場上也有些聲音建議,投保人壽保險應該要選定期人壽保險,保費會較低,萬一在保障期內身故,家人得到的保障也會比終身人壽保險或儲蓄人壽保險高。 另外之前看過 《讓可愛的錢自動滾進來》 一書,裏邊也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,真的要因應需求購買壽險: 菲比是個有工作的單親媽媽,她有一個10歲的女兒。菲比必須扶養女兒,因此顯然需要保險。但這是否就意味著,她需要為自己的後半輩子投保保險呢?也許是,也許不是。難道大家不會期待自己的女兒到25歲時,就在財務上自給自足嗎?假如會,菲比就只需要為自

【追劇日常】韓劇:《少年法庭》

圖片
寫在最前 一向比較少接觸韓國電影和電視劇,印象中上一次看的韓國電影是《炸雞特攻隊》,有種無厘頭笑片的感覺,還有《來自星星的你》和《藍色生死戀》之類的愛情片。我對韓國的認知,除了是韓國練習生很刻苦,少部份韓星之外,沒有特別去了解這個國家。所以對於這套劇集的分享,會流於表面和片面。 會選擇這套劇的原因是早前朋友介紹了兩套韓劇,一套是《社內相親》,另一套是《少年法庭》。前者是愛情悲劇,不太喜歡;後者是由真實的少年案改編,社會性較強,也好奇會有哪些案件,所以就在Netflix,花了3個周末看完十集(每集1小時)。  提要 韓國有一個「少年法」,保障14歲以下犯法的兒童及青少年免受於過嚴的刑責,然而在韓國也有些駭人聽聞的案件是未成年人犯下的。這套劇集或多或少探討會出現這些案件的原因;少年法和法官判刑引起的爭議。在劇中不難看到編劇將部份原因歸因於社會問題:學校的欺凌或壓力、家暴、家人忙於生計而疏於管教、精神或心理問題等。 《少年法庭》十集分為以下幾個案件,第一件是延和國小學童凶殺案;第二件是徐有悧被父親家暴逃家;第三件是蔚藍青少年恢復中心遭舉報盜用公款、欺凌,而後發生青少年逃離中心,援交事件;第四件是聞匡高等學校集體舞弊洩題案;第五件是未成年無牌駕駛車禍;第六件是延和集體性侵案揭發逃家犯罪集團案件(當中加了一件舊案拋磚殺人案)。 按網上的介紹 ,除第二、三件是虛構的,其他幾個案件是真實改編,而第一宗案件幾乎全部完整還原。 角色 主要的角色有四人。 沈恩錫-金憓秀飾 主角沈恩錫,是一個極厭惡少年犯、是非觀很強的法官,同時她是一個在工作上十分拼命的人。第一集追捕延和國小學童凶殺案真凶過程,就算被車撞倒了,依然繼續追下去,這種亡命、不顧身體的工作態度,覺得有點誇張,在第六件案件當中尤甚,追查逃家犯罪集團的幕後首腦,手臂被插一刀,流血不止,依然要回法院。看到中段會開始猜到她對少年犯的態度的原因,雖然會猜得到一點,但劇情一直鋪墊下去,依然很有張力,會吸引人看下去。雖然面對同事時架起了一堵冰冷的牆,但在對待受害者家庭有同理心;對待被傷害的少年不多加解釋但會讓少年犯人改正並得到應有保護,讓人覺得是一個外冷內熱的人。感覺和《女王的教室》阿久津真矢有幾分像。 車泰柱-金武烈飾 車泰柱是另一個主角,同樣是法官,不過是沈恩錫的下屬。性格温和,總是相信少年犯人會改正變好。故事中後會發現他的背景,以及他